無人機航拍
2017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次年10月24日,他在視察深圳時說:“社區工作要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11月6日,他在浦東新區視察時再一次提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一定要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繡花是一種工作態度和方法,講求的是精細,強調的是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不一刀切、棍打一片。靜心研究問題,循序漸進,按規律辦事,不總是搶速度、趕進度。2013年中央召開城鎮化工作會議時,習近平同志曾要求,“城市規劃建設的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對自然的影響,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統”。同時,他批評“許多城市提出生態城市口號,但思路卻是大樹進城、開山造地、人造景觀、填湖填海等。這不是建設生態文明,而是破壞自然生態”。小處入手,關注細節,追求完美,是繡花的基本邏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要的也正是這種對細節完美的追求,細節決定成敗,“魔鬼”總在細節里。
城市是人類文明最偉大的發明,它不只是建設工程,更不只是資源利用,城市這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的根本屬性在于其社會性和系統性。早在福州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在《處理好城市建設中八個關系》一文中,就論述了推進城市建設必須妥善處理好上與下、遠與近、舊與新、內與外、好與差、大與小、建與管、古與今的關系。忘記人是城市的主體,只看到物質空間,難免掉入規模擴張的窠臼;忽視牽一發動全身的系統特征,必然陷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尷尬。從農村的精準扶貧,到城市工作的繡花功夫,精細化是最基本的工作態度,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與城市無緣。如果把城市當作工作對象,規劃師應該更好地理解庖丁解牛的人生哲理。
繡花是一種藝術。在實現溫飽和全面小康之后,人民群眾呼喚美麗城市、品質化建設、人性化管理,“有沒有”的問題不再是主要挑戰,好不好、美不美、公平與否成為新焦點。從這一點出發,首先要對人民的需求深入了解、體貼入微?!耙槕鞘泄ぷ餍滦蝿?、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我們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鞍迅嗝佬g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
圖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過去各地修盲道,或許是因為上級指示、或技術規范的要求,其實這是視障群體公平享有公共空間的基本訴求,今天不能再出現盲道撞上電線桿的怪現象;以往談論兒童友好是時髦話題,其實本該充分尊重兒童權利,無論是住宅、學校,還是街道、公園,都要實現兒童的生存權、被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很多城市囿于財力,無法讓農民工同等享受住房、醫療和子女教育權利,但如果從他們對城市的貢獻出發,這種制度安排應該改革。
繡花還是一種創造性工作。精品之所以傳世,在于其構思精美、富有特色。我們的城市和建筑迄今仍停留在工業化批量生產模式中,千城一面,抄襲雷同,各種廉價“機繡品”充斥城市空間。塑造城市精品,使其成為弘揚中華文化的時代象征,不僅需要細心,更需要用心、精心和恒心。慢工出細活兒,一絲不茍,毫厘不差,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要有工匠精神,也要有愚公韌勁。追求氣派恢弘的粗制濫造可以休矣,大拆大建謀求短期大變樣的大手筆更應該摒棄,多一些針灸療法、有機更新、社區共治,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
繡花是一門手藝,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精神。新時代的城市需要更多繡花功夫。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授權事宜請郵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國城市規劃網保留最終解釋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城市規劃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