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后,11月29日,省政府正式印發《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繼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后,國家層面批復的第三個都市圈規劃,也是中西部唯一一個。
《規劃》分為11章,規劃期至 2025 年,遠期展望到 2035 年。涉及“發展目標”、“發展布局”、“基礎設施推進”、“創新驅動”、“現代高端產業”、“開放合作”、“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方面。
要點速讀
發展目標——
到 2025 年,成都都市圈經濟總量突破 3. 3 萬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東部發達地區水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5% ,基本建成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產業分工協作、交通往來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
“兩軸”“三帶”——構建“兩軸”
完善都市圈東西城市軸線,建設成資大道和市域(郊)鐵路,推動成都東進和重慶西擴相向發展,強化成都東部新區與重慶聯動的重要支點作用,夯實成渝發展主軸。加快建設天府大道北延線,暢通天府大道眉山段,推動南北向市域( 郊) 鐵路有序發展,強化四川天府新區、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成德眉發展軸。
打造“三帶”
統籌推進重大平臺聯動建設,共建都市圈高能級發展空間載體。共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協同提升物流樞紐和開放口岸功能,建設高端能源裝備產業集群和“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共建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協同提升現代科技服務發展能級、強化創新資源集聚轉化功能,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地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示范區。共建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加快形成臨空經濟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協同提升匯聚運籌高端資源要素功能,合力打造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
交界地帶融合發展試點——
支持彭州—什邡、青白江—廣漢、金堂—中江、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和眉山片區、蒲江—丹棱、新津—彭山、簡陽—雁江—樂至等區域開展交界地帶融合發展試點,推動其他交界地帶融合發展
“3繞17射”——
“3繞”為成都繞城高速、成都第二繞城高速、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17射”為蓉昌高速(成灌高速-都汶高速)、成萬高速(成彭高速一成什綿高速)、成綿高速、成綿高速擴容、成巴高速、成南高速、成安渝高速、成渝高速、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高速-成資渝高速、成宜高速、成自瀘高速、天眉樂高速、成雅高速、成樂高速、成名高速,天邛雅高速、成汶高速。
一核四區——
“一核”即成都科學城;“四區”即新經濟活力區、生命科學創新區、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地。
一心一屏三網三環多片——
“一心”,即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城市綠心;“一屏”,即龍門山-邛崍山生態屏障;“三網”,即岷江、沱江干流及其支流、涪江支流形成的生態水系網;“三環”,即以環城生態區、成都第二繞城高速、成都第三繞城高速為骨架,串聯城市生態公園、郊野公園、環都市圈森林濕地公園,形成多層次的生態環;“多片”主要依托城市通風廊道、生態綠楔等,劃定聯系各類生態斑塊、防止城市連片發展的生態綠隔區,發揮生態維育、城市隔離、農田保護功能。
縣(縣級市)發展重點——
支持鎮區常住人口 10 萬以上的特大鎮按同等城市標準配置教育醫療資源,支持有條件的鎮建成縣域副中心。
附件: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授權事宜請郵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國城市規劃網保留最終解釋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城市規劃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