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中國城市規劃網>資源>會議報告>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 正文
編者按:
9月19日晚,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承辦的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之主題論壇“新常態:傳承與變革”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三層國際會議廳舉行。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段德罡在論壇上從規劃教學的角度分析了其對新常態的理解。
段德罡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
一年一度規劃師的盛會,普普通通的規劃師來會議上就想獲取以下兩方面的答案:
第一,我們行業領袖是否為規劃行業爭取權益,為我們的明天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二,看看我們行業精英們有什么新的理論和新的做法以及新的經驗,然后給自己充充電,回去之后在自己的工作中加以應用。
今年這個會議可能我們這些代表們又多了另外一個目的。他們聽說規劃的冬天來了,我們來印證一下規劃的冬天真的來了嗎?看一下業界怎么說的,我們如何應對這個冬天。我們今天的討論似乎沒有給包括我在內的普普通通規劃師一個答案。我以一個普普通通的規劃師的視角,來談談我看到的新常態是什么?我們指望的新常態是我們的城市、我們的鄉村可以回歸理性。2013年我們提出了增量和存量的區別,我們要在存量中挖掘,我們要停止增量的城市規劃方式,但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很多老城空間被改變了,帶來了文化載體的消亡和傳統生活方式的斷裂。
另外一個新常態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要關注鄉村,于是我們就覺得鄉村規劃是拯救我們規劃師的一個有效途徑,然后我們就在關注鄉村。但是今天很多鄉村以及伴隨著鄉村規劃而產生的各種各樣的結果,使我們看到我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拔苗助長。在來參加年會之前,我在一個鄉村和村民共同生活了5天,這個鄉村具有傳統的生活格局和傳統的生存方式,老百姓的思維方式多元化,在這里面有人特別希望快速的發展,有人覺得他們生活在這個地方很安逸,很幸福。所以這樣的村莊在大量團隊關注之下,很有可能就會走向旅游開發,到時候這樣的村落將會不存在。我很擔心的就是我們的新常態,我們今天對于鄉愁的關注,對于存量挖潛的一種趨勢,使得我們新常態走入了一種新的病態。
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規劃師,在我眼中這個行業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必須面臨轉型。過去我們規劃師只要會畫圖就能能有錢賺,但現在你不合格的話肯定要被行業淘汰,這是行業的規律。你不熱愛這個專業肯定會主動尋求轉行,剩下熱愛這個專業的才是行業的希望。這個行業要轉型,那么怎么轉型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在我看來我所需要做的事情是從教育和教學的角度,為我們這個新常態,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規劃人才。
在這里我就說我們現在做了一些嘗試,我們首先要應對的是專業在冷卻,過去這個專業很火爆,今年高考招分卻比以往要低。還有這個專業也會隨著行業的細分而細分。就是說每個學??赡芘囵B的人才,如管理類、經濟地理類、工程類,我覺得在下一步是需要突出各自更加鮮明的特色。在這樣大的背景下,我認為專業教育到了真正要強化我們價值觀的時候。我們是有價值觀的,我們要傳承的是理想,這個行業在我們上學之初有理想,只不過這個理想后來沒有人堅持。在我們未來的學生培養當中,我認為我們有一些基本的價值點需要堅持,以人為本,而不是以錢為本。以人為本是以弱視群體為出發點。同時,我們要本著善良的誠信,而并非是一個純粹的技術的東西。我們本著這樣的一些觀念,在教學當中,從去年開始,已經開始在做一些轉變。我們的專業入門現在不再是純技術型的訓練,而是更多把學生帶入到行業當中,讓學生來實現空間的入門。
今年我們強化學生對于復雜社區矛盾性的認識,把學生帶入社區,我們只強調其中的矛盾和糾紛,不會追求唯一的結果。另外,基于對于地域尊重鄉村規劃,我非常反對一個統一的標準,因為每個地方的鄉村都是不同的。那么我們在鄉村教學當中也是以這樣的原則展開了我們教育規劃思考。所以我認為回歸幸福人居的城鄉規劃新常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我認為美妙的新常態是奠定合格的基礎。
(根據速記整理,未經專家審閱)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城市規劃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授權事宜請郵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國城市規劃網保留最終解釋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城市規劃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